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 |中非智库论坛第九届会议第二分论坛圆满举行

2020年11月6日下午5点,由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承办的中非智库论坛第九届会议第二分论坛“‘一带一路’与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线上线下研讨会顺利举行。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非经贸合作为促进非洲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支撑,带来新的发展契机,这与非洲国家集体倡导的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建设有高度的契合性。本次分论坛的研讨具有现实和发展的双重意义。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承办的中非智库论坛第九届会议第二分论坛“‘一带一路’与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线上线下研讨会顺利举行

来自中国、南非、布基纳法索、塞内加尔、尼日利亚等国家的数十名智库领袖、专家学者、企业家、媒体代表围绕中非共同推动“一带一路”与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进行了精彩的发言。与会代表的坦诚交流、真挚对话,进一步凝聚了共识、汇集了力量。

南非非洲研究院科研主任索科扎尼·西梅兰博士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王珩教授
南非非洲研究院科研主任索科扎尼·西梅兰博士与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王珩教授联合主持了研讨会。

中国非洲研究院南非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姚桂梅
中国非洲研究院南非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姚桂梅指出,中国应当抓住疫情后非洲国家大力推行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的窗口期,以投资促贸易,把非洲的资源优势和中国的资金技术优势结合起来,切实提高非洲国家间的贸易水平。中国政府和企业应该继续支持非洲大陆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继续帮助非洲国家建设铁路、公路、电网、港口等传统的基础设施项目,另一方面要重视开拓数字经济、智慧城市、5G等领域的合作。同时,中国应该注重非洲国家事关民生福祉的工程。完善对非物流通道,扩大对非进口,提升国内消费者对非洲产品的认可度。

南非全球对话研究所执行所长菲拉内·姆特姆布
南非全球对话研究所执行所长菲拉内·姆特姆布特别强调了“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各领域与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的对接问题。他认为,“一带一路”是一个催化剂,能够促进疫情后全球经济、特别是在非洲经济的复苏。在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最先复苏繁荣,正在进入双循环模式,一方面中国正在提倡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另一方面也在进行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加投资。对于非洲国家而言,“一带一路”建设将有效增强非洲国家区域内的贸易和制造业能力。同时,非洲大陆自贸区的建设需要对基础设施的大量投入,需要积极加强中国和非洲国家的积极合作。

南非社会发展研究院首席执行官达利尔·斯瓦内普尔
南非社会发展研究院首席执行官达利尔·斯瓦内普尔基于“一带一路”、金砖国家、中非合作论坛三个倡议(协议)之间的比较,指出不同倡议(协议)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强调了在各倡议之间建立协调机制的重要性,并提出建立协调机制的具体做法,包括第一个模式是把“一带一路”、金砖国家以及中非合作论坛结合到一个系统中。在这一系统中,不同的倡议之间拥有各自不同的目标,且相互能够进行更多的协调,从而促进所有目标的实现。第二个模式是在“一带一路”倡议内把其他倡议结合到其中,在未来有望形成具体的协调机制。他认为,疫情正在改变全球供应链的未来,增强中非合作论坛、金砖国家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之间的协调机制有助于在危机之中保证国内经济以及全球供应链运作的连续性。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发展合作研究院院长黄梅波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发展合作研究院院长黄梅波教授采用GTAP模型对非洲自贸区建设面临的挑战和障碍进行分析后指出,非洲国家对自由贸易区的参与积极性和准备情况并不一致,最不发达国家更加渴望利用自由贸易区来获得更大的市场和机会。对此,她建议非洲国家:第一,要更长远地看待自贸区,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迎接自贸区,积极促成成员国之间取消关税税目。第二,应该采取明确的分阶段的最大限度减少非关税壁垒,采取切实行动协调自贸区对不同国家和部门产生的不同影响。第三,非洲各国应该制定政策鼓励结构转型,减少对大宗商品的依赖。最后,非盟应采取措施,在新冠疫情下积极推动自贸区的发展。

中地海外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纪为民
中地海外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纪为民强调了后疫情时代中国企业急需更新商业模式的时代紧迫性,呼吁中非智库持续为中非商业产业合作注入新的思想力量。纪为民表示,非洲大陆是全球最有希望的大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对此,中国企业要坚定信念,为中非商业产业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指出,疫情加速了传统贸易和传统经营形式的迭代更新,由简单贸易、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更新转化到了农业安全、粮食安全和疫情控制以及公共卫生与健康维护的趋势势不可挡,对此,企业需要与智库加强交流与合作,积极思考后疫情时代新的产业领域以及商业合作模式。

布基纳法索Tinganews发行部主任卡波雷·杰罗姆
布基纳法索Tinganews发行部主任卡波雷·杰罗姆积极肯定中非合作论坛20年来中非合作各领域取得的积极成效以及历届中非智库论坛对促进与深化中非思想对话的创新性努力。以中国-布基纳法索合作为例,他指出2年来中国向布基纳法索提供了包括实物援助、无偿财政援助、无息与有息贷款、公司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援助以及现金援助,此外还派遣医疗队,提供人道主义帮助等等。中非合作不是抽象的,而是非常具体和实际的,使得像布基纳法索一样的非洲国家也逐渐具备与贫困做斗争的必要能力。卡波雷·杰罗姆说,“中国人说,不仅要授人以鱼,而且要授人以渔”,这是国际合作的重要原则,中国与布基纳法索的合作是最好的证明。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赵浩兴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赵浩兴聚焦中非跨境电商的发展,认为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为推动中非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大力发展中非跨境电商可在如下方面做出创新性努力:一是加强构建“线上+线下”服务连通体系,企业在快速布局非洲本土化、垂直化的跨境电商平台的同时,加强电商物流、金融结算、海外仓等服务体系的建设。二是加快布局“基地+展贸+营销”的跨境电商供应链体系,强化非洲青年在跨境电商中的核心作用。三是加紧建设“独立+直播+社群”一体的营销体系,布局非洲的独立私域平台和网站,发动指导非洲青年人开展视频直播营销、社群营销,打通非洲跨境电商消费端的通路。

塞内加尔《太阳报》记者阿马杜·迪奥普

塞内加尔《太阳报》记者阿马杜·迪奥普指出,“互联互通”是非洲大陆发展的关键,也是目前非洲发展的短板。非洲大陆自贸区的启动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为非洲国家“互联互通”提供了更多可能,也更加有助于密切中非经贸关系。阿马杜·迪奥普表示,中国是非洲的核心伙伴,为非洲提供了巨大的贸易机会,中国高度重视非洲国家的优先事项,致力于世界各国的团结、共享、繁荣。为更好地抓住“一带一路”和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带来的机遇,非洲国家当务之急在于:一方面积极改善公共治理,设计出符合非洲实际和优先事项的发展政策;一方面积极坚持多边主义,有效对接非盟2063年议程发展目标,实现非洲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浙江师范大学中非国际商学院教授林云

浙江师范大学中非国际商学院教授林云的发言聚焦于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在中非产业合作发展中的机遇。她认为中非合作创新之路既是新时代对于中非产业合作的新需求,也是未来中非产业合作的总方向。推进中非产业发展合作创新之路可从以下三方面努力:一是新能源、新技术与财政金融新工具相结合,支持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合力共建产业园区,实现产业均衡发展。二是新媒体、新平台与中非科技人文交流相结合,扩大非洲人民通用知识存量,增强技术吸收能力,提升企业自身能力。三是新模式、新动力与区域产业要素禀赋相结合,促进非洲本土产业多元发展,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合力打造世界品牌。

南非非洲研究院维约·姆吉巴博士

南非非洲研究院维约·姆吉巴博士表示,非洲国家需要充分利用非洲大陆自贸区、“一带一路”等倡议带来的机遇,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储备人才,以更好地参与全球产业链。考虑到目前在非洲实施的倡议诸多,协调倡议并将其融合到一个统合的框架中来才能有效地推进跨区域的发展。同时,非洲国家必须要保证自身能参与到一系列倡议的制定当中,增强话语权。非洲国家必须团结一致,也需要充分考虑非洲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因地制宜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维约·姆吉巴最后表示,如果一个国家想要走的远的话就需要协力跟其他合作伙伴一起走,而中国就是很好的伙伴,“一带一路”正是合适的合作框架。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南非分院

中方执行主任刘钊轶博士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南非分院中方执行主任刘钊轶博士认为,在国际形势多变、后疫情时代来临、非洲自贸区建设的当下,成就了中国“一带一路”布局南非的最佳时机。她表示,当下布局南非可从如下三方面着手: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板块;南非农业工业化,教育改善,劳动力技能再培训以及数字和电子服务创新等领域;医疗卫生领域。她重点指出,中国除了应加强与南非在医疗领域的投资与合作,还需要注意适当引导舆论,让非洲正确理解中国的善意和友谊,谨防让中方的努力在一些不良国际舆论的质疑中曲解和变质。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尼日利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副教授迈克尔·伊西祖勒恩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尼日利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副教授迈克尔·伊西祖勒恩表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技能获取助对于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意义重大。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中国和非洲能够更多地参与到国际工业化进程中,双方可以互相支持技术的发展与成果的转型。迈克尔特别强调,非洲国家要抓住新冠疫情创造的机会,更好地推行非洲自贸区建设,同时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关注劳动力技能的提升,关注创新和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他在发言的最后表示,相信中非合作一定能够创造双赢互惠的局面。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马汉智博士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马汉智博士重点分析了后疫情时代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在机遇方面,他认为,当前建设非洲大陆自贸区的政治意愿更加强大;国际医疗产业的大发展,国际资本投资非洲医疗卫生产业的动力将进一步加大。相比而言,非洲建设非洲大陆自贸区的挑战更多元且长期,短期内难以克服,主要包括:非洲国家自主性及其能力严重不足、依赖外部力量、世界经济体系固化、非洲国家经济基础薄弱致使联合效益有限、国际经济体系不合理、非洲将继续被边缘化、缺乏非常强大的领导型国家。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东非区域国别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雪冬博士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东非区域国别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雪冬博士认为,推动非洲次区域组织一体化发展,可以为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他以东非共同体为例,指出非洲次区域组织一体化建设的掣肘:工业化水平低、基础设施不足且网络化水平低、非关税壁垒大量存在。在此基础上,李雪冬提出了提高东共体一体化建设水平的出路,并重点讨论了中非合作的意义。他认为,中国应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以促进东非共同体一体化发展为出发点,利用自身优势、结合东非共同体的需要,实现双方相关政策的有效对接,这也应成为进一步深化中非合作的新思路。
最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代表主办方对中非学者的知识贡献和精彩发言表示感谢。他指出,中非智库论坛自2010年建设至今已整整十年,在中非双方智库学者和企业家、媒体记者的共同努力下,中非智库论坛已经成为中非之间思想对话和沟通交流的一个国际品牌,连接着中非间的知识和思想。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

刘鸿武认为,当前人类遭受了新冠疫情的冲击,世界正在面临巨大的变革,无论是中国还是非洲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在系统总结中非双方各自发展经验、发展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牢双方合作的基础,深化调整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我们仍然需要积极动员更多的思想智库力量参与进来,未来中非智库的研究还要更加接近中非双方发展实际的需要,更加契合中非双方发展民生的需求,需要中非学者更深入的了解彼此。
刘鸿武表示,非洲青年一代对中国的期待与了解令人感动。他认为,思想就是力量,思想也是一种情感。在这个特殊年代,希望参加过中非智库论坛的专家学者,继续努力,把智库桥梁建设得更加牢固,把智库桥梁铺向非洲大陆的每一个角落,铺向中国大地的每一个地方。

聆听论坛的中非青年

在随后举行的大会闭幕式上,“中非团结抗疫与公共卫生安全”“‘一带一路’与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中非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挑战”“非洲发展与中非减贫合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新时代中非关系”五个分议题分别向大会做汇报。
索科扎尼·西梅兰博士代表第二分论坛向大会汇报情况。他表示,经过中非学者的真诚分享,大家一致认为“一带一路”为非洲的发展带来了发展途径,在健康与卫生、自贸区建设、电子商务、价值链整合、跨境贸易等方面为非洲提供了资金、技术和经验以及广阔的市场,有利于非洲突破长期面临的基础设施不完善、自然资源诅咒、国家间利益冲突等发展瓶颈。中非双方应在非盟《2063议程》的指导性意见框架下,积极融合各种不同的倡议,协调各种举措,使双方合作更加高效务实。

中非智库论坛第九届会议闭幕式

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所长彼得·卡戈万加做大会总结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翔致闭幕辞。中非智库论坛第九届会议会期2天,包括31个非洲国家学者、媒体、官员在内的中非双方代表共计200余人在线上线下参与了研讨。

供稿 | 浙师大科研办(肖 瑾 张巧文 徐 薇 李雪冬 

单 敏 沈 虹 赖丽华 张利萍 王丽君均对本文有贡献)

图片 | 周嘉灵 方以琮 廖思傲等 

编辑 | 单 敏 周嘉灵




非洲情怀

中国特色

全球视野

长按关注

关于我们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IASZNU)是在教育部、外交部支持下于2007年成立的中国高校首个综合性、实体性非洲研究院,经十余年发展已成为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非洲研究机构与国家对非事务智库,成为国内首个拥有非洲研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学术机构,是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教育部浙江师范大学中国南非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外交部“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指导委员会指导单位”和“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中方智库、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单位、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

      近年来,非洲研究院自2016年以来连续第四次入选《全球智库报告》“最佳区域研究中心”(大学附属),还先后入选中国社科院"中国智库综合评价核心智库榜单”、“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索引(CTTI)”中国高校智库百强A+、《2018年中国智库报告》高校智库(特色)系统影响力排行榜第4、《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2018)》高校智库影响力排行榜第9,等。

About us


Established in 2007, the Institute of African Studies at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is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and substantive African Research Institute based in China’s universities. In the decade since its founding, the Institute has remained focused on both producing influential academic output, as well as cultivating scholars in African Studies from both China and Africa, gaining reputation as a highly influential academic institu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t the onset of its second decade, the Institute of African Studies intends to move towards a more regionalized, nationalized, distinctive and internationally oriented direction in its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the institute will continue to encourage young and upcoming scholars to conduct research, and provide them with the necessary support.

Qui sommes-nous

L’IASZNU a été fondée en Septembre 2007 sous les auspices du Ministère de l’Éducation (MOE) et le Ministère des Affaires Étrangères (MFA). Parmi les Universités chinoises, c’est le premier Institut complet créé spécialement pour les études africaines. Après plus de 10 années de développement, l’IASZNU est devenue un Institut d’études et un Think Tanks très influent sur les affaires africaines en Chine qui possède un « Savant du Chang Jiang » des études africaines. Il est le Think Tanks chinois sur le  « Plan Think Tanks du Partenariat Chine-Afrique 10 + 10 » et un des établissements guides sur le « Plan de Recherche Conjointe et d’Echange Chine-Afrique » du Ministère des Affaires Étrangères. Il est sélectionné par le Ministère de l’Éducation pour « La Coopération Universitaire Chine-Afrique 20+20 », en tant que base principale pour des études du continent et des études spécifiques de pays. Il est également sélectionné par la Province du Zhejiang comme le Centre d’Innovation Collaborative 2011, la base de recherche de la Philosophie et des Sciences Sociales dans la province de Zhejiang. L’IASZNU a été classé parmi les meilleurs Think Tanks (affiliés à une Université) au monde pendant deux années consécutives, en 2016 et en 2017, par le Global Think Tanks Index publié annuellement par la Pennsylvanie Université. En 2018, l’Institut a été classé comme l’un des meilleurs Think Tanks affilié à une université en Chine avec le classement A + du système de classement chinois (CTTI).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